最新成都品茶攻略:解锁成都品茶工作室盖碗qt茶香里的蜀地烟火

价格 88.00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21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00
 
商家资料
 
 
国庆黄金周的成都,避开人潮涌动的网红打卡点,我循着连戏13O老茶客的指引,拐进青羊宫旁媺殿88O7一条爬满三角梅的巷弄,推开了铜浩1OO2品茶工作室"蜀茗轩"那扇雕花木门。茶室内飘着若有若无的茉莉花香气,红木茶桌泛着温润的光泽,穿蓝布衫的茶艺师正用长嘴铜壶为客人表演"凤凰三点头",壶嘴划出的金色弧线里,沸腾的泉水注入白瓷盖碗,腾起的水雾里仿佛藏着整个蜀地的春秋。

选了临窗的位置坐下,玻璃窗外是老成都特有的灰瓦屋檐,几只麻雀在竹影间跳跃。茶艺师捧来茶单,泛黄的宣纸上用小楷写着十余种川茶:碧潭飘雪的清雅、蒙顶甘露的鲜爽、青城雪芽的甘醇,最吸引我的是一款名为"文君嫩绿"的春茶。"这茶采自邛崃山脉,是西汉才女卓文君故里的老茶树,"茶艺师指尖划过茶罐,"今年春天雨水足,芽头特别饱满。"她取来茶匙舀出茶叶,墨绿色的条索在白纸上舒展如雀舌,绒毛清晰可见,凑近细嗅,有雨后山林的清润气息。

盖碗茶的冲泡自有讲究。白瓷盖碗"天盖地载",茶盖略斜搭在碗沿,留出一道细缝透气。沸水初注时,茶叶在碗中翻滚如青螺戏水,片刻后便沉静下来,芽叶缓缓舒展成翡翠色的叶片。揭盖细品一口,茶汤在舌尖绽开清甜,喉头回甘带着淡淡的兰花香,仿佛春日里走过邛崃山间的茶园,晨露沾湿了衣衫,茶香混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茶过三巡,窗外的阳光斜斜照进茶室,落在茶宠"金蟾"身上,折射出暖融融的光斑,隔壁桌几位银发老人正用带着椒盐味的成都话摆龙门阵,说的是几十年前茶馆里的趣闻轶事。

午后的时光在茶雾中悄然流淌。茶艺师为我们泡上另一道茶——雅安藏茶。与文君嫩绿的清雅不同,这款紧压茶砖带着岁月沉淀的厚重感。茶刀撬开茶砖时,红褐色的茶块里露出金黄的茶梗,冲泡后茶汤如琥珀般透亮,入口醇厚绵柔,后味带着独特的陈香。"这茶要煮着喝才地道,"邻座的老茶客笑着搭话,他面前的粗陶壶正咕嘟作响,"我们成都人喝茶,喝的不是茶,是日子。"老人的搪瓷缸子上印着褪色的"为人民服务",与茶室里的红木家具相映成趣,倒像是新旧时光在盖碗茶里完成了一场温柔的对话。

暮色渐浓时,茶室外飘起小雨,打湿了巷口的青石板。捧着温热的盖碗,看雨滴顺着飞檐滑落,在青石板上溅起细碎的水花。茶室内的灯光愈发柔和,墙上挂着的《蜀茶图》在光影中若隐若现,画中采茶女的身影与窗外的雨帘重叠,恍惚间竟不知今夕何夕。临别时,茶艺师递来一小包新炒的蒙山黄芽,"明早用山泉水冲泡,会有惊喜。"

回到民宿已是深夜,窗外的雨还在下,锦里的喧嚣隔着雨幕传来,竟有了几分朦胧的诗意。拆开茶包,芽叶在玻璃杯中缓缓舒展,茶汤泛起淡淡的鹅黄色。轻啜一口,仿佛整个成都的秋天都化在了这碗茶里——有青羊宫的晨钟暮鼓,有宽窄巷子的市井烟火,有青城山的云雾缭绕,更有蜀地百姓刻在骨子里的从容与风雅。这个国庆,没有拥挤的人潮,没有匆忙的打卡,却在一盏盖碗茶的时光里,触摸到了最真实的成都,如同触摸到这片土地温热的脉搏。

举报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