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种植技术
待解决1回答212点击
- 1楼上海市 移动访客
- 2025-06-18 16:01
白芨种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选地与整地: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以及阴湿的地块种植。前作收获后,翻耕土壤20厘米以上,每亩施入腐熟厩肥或堆肥1500-2000公斤,翻入土中作基肥。于栽种前,再浅耕1次,然后整细耙平,作成宽1.3米的高畦栽种。
繁殖方法:白芨繁殖采用块茎繁殖。选当年生具有老秆和嫩芽的块茎作种栽。南方宜随挖随栽;北方,将种栽贮藏至翌春栽种。贮藏方法:白芨块茎挖回后置通风干燥处晾数日。然后,将1份种茎与2-3倍的清洁稍干的细河砂混合贮藏于通风、阴凉、干燥的屋内一角。少数种茎可与细砂混合后装入木箱内贮藏。箱顶不要加盖,并注意经常检查,发现霉变及时处理。
栽种:长江以南地区多于9-10月秋栽;西北地区宜于3-4月春栽。秋栽,选当年生,具嫩芽的块茎分切成小块,每块需有芽1-2个。然后,按行距33厘米,株距23-25厘米,挖深10-13厘米的穴,搂平穴底,每穴栽入种茎3块。栽时,将芽嘴向处,呈三角形错开,平摆于穴底。栽后,覆细肥土或火土灰,浇1次稀薄人畜粪水,盖土与畦面平齐。
田间管理:包括中耕除草、追肥、排灌水和间作。白芨在田间管理除草要求很严格,特别是白芨出土面的初期不能发生草荒。除草时要浅锄,防止伤根,除草结合搂土畦面,增强土壤的透气性,利于块茎的膨大。白芨是喜肥的植物,特别喜欢钾肥,苗齐后,每个月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0.3%-0.5%)或稀薄的人畜粪尿,生长季节每亩追施硫酸铵10千克。9月份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期。白芨喜阴湿的环境,应经常保持湿润;干旱时需浇水,特别是在白芨旺盛生长期应及时浇水,以满足白芨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病虫害防治:白芨的主要病害有根腐病、黑斑病和叶斑灰霉病。防治方法包括注意排涝防水、深挖排水沟、控制土壤湿度、用化学药剂喷雾防治以及及时清理病叶或病株并销毁。虫害主要有地老虎、金针虫等,可采取人工捕杀和诱杀或拌毒土等方式进行防治。
采收加工:白芨种植2-3年后,在9-10月份地上茎枯萎时进行采收。挖出块茎去掉泥土后进行加工。2年生以上的块茎应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后洗净泥土,并除净粗皮和须根。然后放沸水煮5-10分钟,并在晾晒至全干后筛去杂质即可得到商品。
请注意,具体的种植技术可能会因地区和气候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实际操作中,建议咨询当地农业专家或有经验的种植者获取更准确的技术指导。
支持 0
反对 0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