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发展农业产业,贵州在打两把算盘

2025-03-10 16:302050
 3月7日一大早,六盘水市中箐村村民杨素红发现,草莓大棚上积了约4厘米厚的雪。她忧心忡忡,草莓正在开花,会不会有影响。她赶紧拍张照,发给远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六盘水山海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世瑶。李世瑶回复说:“不用怕,扛得住!”
 
微信截图_20250310163353
草莓大棚上积了约4厘米厚的雪
有这句话,杨素红放心了。跟着李世瑶种庄稼,确实没失过手。2017年,博士生毕业的李世瑶回到六盘水市钟山区双戛街道中箐村老家。扎根泥土,用科技赋能农业生产,带领村民们,打出了一场场漂亮的丰收仗。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作为支撑。观微而知著,从中箐村这个观察点,我们看到,贵州发展农业产业,在打“人才”和“技术”两把算盘。
时代召唤新农人
扎根在农村,李世瑶长期一副农民打扮,头戴草帽,脚上不是水胶鞋,就是解放鞋。很多人都说这个博士很“土”,接地气。作为一个博士,为啥要选择到农村,他有冷静的认识。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时代在召唤新农人,李世瑶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李世瑶深知,回乡面临着机遇,更存在着挑战。独特的山地立体气候给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催生了特色农业发展的新契机。他致力于精选品种,示范轮作技术,推广套种模式,使用AI找准特色发展方向,向1000余名农民科普农业知识。
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更值钱了,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回到中箐村,带来了活力。
 
微信截图_20250310163403
李世瑶(中)指导村民种植草莓
“乡村振兴,重点在人。”全国人大代表、黔东南州岑巩县大有镇塔山村党支部书记郑培坤在2025年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第三场集中采访中,用一句话总结了塔山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近年来,塔山村通过多种举措,共引导14名能人参与村级发展,吸纳2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工作,52名能人带头发展产业,打造了一支稳定的队伍。
乡村青年人才的培养是发展的关键。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完善乡村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也进行了部署。贵州积极培养爱农业、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人”。
李世瑶建议:一方面,通过加强农民技术技能的培训,壮大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要注重外部人才引进,通过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实施一批基层服务项目等措施,为乡村发展引进急需人才。
田野上有科技范儿
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科技正在重构农耕文明,对农业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和农业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
2022年,贵州开启激励农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揭榜挂帅”行动,将“解题”高招送到农民手中。科研和服务的热情在田间被点燃,李世瑶和广大农技人员一起,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李世瑶使用新技术,种出的草莓,一斤最多能卖80元,帮助村民一年赚3万元。
从“站在田边看”到“带着群众干”,各项产业在一个个“科技密码”的赋能下,不断实现突破。把一锅酸汤琢磨透,黔东南酸汤发酵也有“科技范”,企业生产质效倍增;黄牛、辣椒、蓝莓、茶叶等贵州风物有口皆碑。2024年我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增长4.2%,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6%。
贵州加大农业技术培训,“让手机变成新农具、让数据变成新农资、让直播变成新农活”,让农民能开新机器、玩新技术。
2021年,郑培坤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成立了塔山村职业农民培训中心,逐步扩展至黔东南、铜仁乃至四川等地。培训内容涵盖养牛、种植、农机操作等。如今,塔山村村民个个都是技术能手。
 
微信截图_20250310163411
郑培坤观察牛生长情况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贵州“新春第一会”对构建现代化的农业体系作出周密部署,产业“含新量”激荡发展共识。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透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我们看到了惠及农民的“大礼包”。乘着两会的东风,相信一项项举措将很快落地,化为农民可感可及的幸福。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上海竞速三大农业新赛道:特色种源、生物制造、现代设施农业
硅羿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正在申请一项国内未有先例的农药登记证书RNA(核糖核酸)生物农药。这是农业生物制造的细分领域之一,

0评论2025-04-27147

吉豫农业领域合作不断走向深入
吉林与河南两个农业大省在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各自优势,开展农业领域合作具有较强的资源互补性和产业协同性。近年来,两省不断加

0评论2025-04-27191

农业新质生产力绘就春耕新图景
一年之计在于春。谷雨节气前后,各地春耕生产进入大忙时节。走进田间地头,只见平移式喷灌机、智能拖拉机、植保无人机等一众黑科

0评论2025-04-24164

行法治之力 护农业“芯片”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对于种业发展尤为关键春天里,田野上,一粒粒良种破土而出、向阳生长,承载起端牢中国饭碗的希望。在

0评论2025-04-21162

未来十年我国农业生产“丰”景可期
在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基础上,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4月20日对外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52034)

0评论2025-04-21184

“稻渔共作”践行绿色农业
春回大地,农事正忙。位于公主岭市南崴子街道的稻渔科技小院抢抓农时,与水稻育苗同步开展30余万尾小龙虾苗培育,标志着当地稻渔

0评论2025-04-17192

智慧农业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新引擎
智慧农业凭借对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引入,实现了农业生产环节的精准把控与智能管理。2025年,智慧农业正形成

0评论2025-04-17195

「光明论坛」推动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延迟。在山东青岛,农技人员奔波在田间地头推广新型地膜和配套技术,一垄垄土豆穿上环保新衣;在河南

0评论2025-04-14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