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农事正忙。位于公主岭市南崴子街道的稻渔科技小院抢抓农时,与水稻育苗同步开展30余万尾小龙虾苗培育,标志着当地“稻渔共作”生态种养模式进入关键阶段。目前,水稻苗与小龙虾苗状态良好,科技支撑下的绿色农业实践稳步推进。
作为东北地区水稻种植与水产综合种养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稻渔科技小院依托公主岭市蓝谷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于4月初启动水稻育苗。小院科研团队通过大棚控温和基质化育苗技术,确保稻苗在最佳环境中生长。据合作社负责人介绍,目前,稻苗已进入“一叶一心”阶段,叶色翠绿、根系健壮,为5月中下旬机械化种植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完善“水稻+水产”立体种养链条,小院科研团队专程接收经航空运输的优质小龙虾苗30余万尾。小院科研团队成员吉林农业大学学生王文进说,目前,虾苗喂养于大棚水池中,科研团队通过水温调控、饵料配比等技术,确保虾苗顺利度过适应期。当前监测数据显示,虾苗活跃度与摄食状态良好,将与水稻生长形成良性互动。
稻渔科技小院首席专家王秋举表示,科研团队全程参与生产实践,通过实时记录水稻与虾苗生长数据,验证“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模式的综合效益。“小龙虾放养可有效疏松土壤、抑制杂草,其排泄物作为天然肥料,能有效减少水稻种植的化肥使用量;水稻则为小龙虾提供遮阴避害的生态环境,形成良性生态循环利用系统。据测算,“稻渔共作”生态种养模式较传统种植每亩增收800元,同时,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兼具经济与生态价值。
目前,小院科研团队正密切监测水池动态,计划根据苗情开展精准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随着气温逐步回升,虾苗逐渐适应当地气候,稻苗将于本月下旬进入移栽前炼苗阶段。这一科技创新实践,为东北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本,助力黑土地保护与粮食安全战略实施。
吉豫农业领域合作不断走向深入
吉林与河南两个农业大省在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各自优势,开展农业领域合作具有较强的资源互补性和产业协同性。近年来,两省不断加
0评论2025-04-27191
农业新质生产力绘就春耕新图景
一年之计在于春。谷雨节气前后,各地春耕生产进入大忙时节。走进田间地头,只见平移式喷灌机、智能拖拉机、植保无人机等一众黑科
0评论2025-04-24164
行法治之力 护农业“芯片”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对于种业发展尤为关键春天里,田野上,一粒粒良种破土而出、向阳生长,承载起端牢中国饭碗的希望。在
0评论2025-04-21161
未来十年我国农业生产“丰”景可期
在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基础上,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4月20日对外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52034)
0评论2025-04-21184
智慧农业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新引擎
智慧农业凭借对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引入,实现了农业生产环节的精准把控与智能管理。2025年,智慧农业正形成
0评论2025-04-17194
「光明论坛」推动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延迟。在山东青岛,农技人员奔波在田间地头推广新型地膜和配套技术,一垄垄土豆穿上环保新衣;在河南
0评论2025-04-14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