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赓续北大荒精神 推进农业现代化

2021-11-15 18:374490
 

图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各地知识青年投身北大荒建设。 资料照片 图②:七星农机中心。 资料照片 图③:八五六农场职工在管护水稻苗床。 柏冰冰摄(人民视觉) 图④:北大荒粮食生产喜获丰收。 张 伟摄(人民视觉)

农垦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援国家建设、维护边疆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深化农垦体制改革,全面增强农垦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整体实力,更好发挥农垦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9月25日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调研时强调

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调研时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当听说建三江通过深化国有农垦体制改革,稳居中国农业企业“龙头”地位时,习近平总书记感慨道:“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北大荒发生了沧桑巨变,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很了不起,非常鼓舞信心、鼓舞斗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垦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援国家建设、维护边疆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深化农垦体制改革,全面增强农垦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整体实力,更好发挥农垦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

从亘古荒原到“中华大粮仓”,几代农垦人战天斗地,锻造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如今的北大荒,黑土地生机勃勃,大型联合收割机隆隆轰鸣,迎接着一个又一个丰收年景。

经过70多年的建设发展,北大荒已经成为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70多年来,北大荒累计生产粮食8741.4亿斤,向国家交售商品粮6888.6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400亿斤以上,为中国人端牢自己的饭碗作出了重大贡献。

艰苦奋斗,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一部北大荒发展史,就是一部壮丽史诗。

开发建设北大荒,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宏伟事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屯垦戍边、发展生产、支援国家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伟大壮举。

地处高寒地区的北大荒,因“荒芜”而得名。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守聪介绍,1947年,按照党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重要指示,从延安、南泥湾走来的一批荣复军人进入黑龙江。面对一片茫茫荒原,他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餐风饮露、顶风冒雪,点燃了“第一把火”,拉动了“第一把犁”,荒原从此不再沉睡。

随后,14万复转官兵、20万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识青年、10万大中专毕业生和地方干部,近百万垦荒大军奔赴北大荒。

“早起三点半,归来星满天,啃着冰冻馍,雪花冰就饭。”这是早期来到这里的北大荒人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

艰苦奋斗,革命理想高于天。1957年初春,抢运生产物资的拖拉机陷进“大酱缸”似的泥潭里,包车组长任增学数次潜入满是冰碴的泥底,扒开泥浆,将钢丝绳挂上机车挂钩,终于挽救了6台机车,保证了生产物资的运输,自己却冻成了“冰人”。

艰苦奋斗,国家利益第一位。1948年,18岁的梁军参加拖拉机手培训班,是班上唯一的女学员。为了学好驾驶技术,她咬牙搬起几十斤重的拖拉机零件。“我向党保证,坚决完成学习任务。”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精神的梁军,是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是第三套人民币壹元券上的女拖拉机手原型。

艰苦奋斗,万水千山只等闲。1947年12月创建的赵光农场,第一任场长周光亚带领战士们住在四处透风的陋室,在茫茫荒原上开垦出万顷良田。1969年,修筑“二抚公路”时,全长235公里的路段中140公里是重沼泽区,只能从公路两端运石铺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6800多人整整奋战了7个月。

“开发北大荒,不仅需要勇气、需要毅力,更需要科学支撑。”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馆长丁军说。参加北大荒开发建设的,有一支著名的科学家队伍,包括北大荒的“奶牛之父”张源培、机电专家桂体仁、小麦育种专家梁甲农等。被誉为北大荒“水稻之父”的徐一戎,一生致力于寒地水稻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推动黑龙江水稻从亩产162斤跃升到1132.2斤。有人估算过,他在稻田里累计走过8万多里,相当于整整绕赤道一圈还多!

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北大荒精神的内涵。北大荒人开发荒原、兴修水利、修筑铁路、植树造林,在黑龙江地图的空白点上填上了一个个国有农场的名字。

勇于开拓,锤炼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

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北大荒精神与时俱进,在农业改革发展中不断赋予新内涵。

向改革要活力,北大荒人持续推进改革创新。

1984年,来自山东梁山县的青年垦荒队队员丁启运在江滨农场率先实行“统一种,分开管,统一收,分开算”的生产管理模式。1990年,他所在的生产队人均收入从200元猛增到2000多元,站到了垦区2000多个生产队的前列!

建三江分公司副总经理张宝林说:“1984至1996年,垦区先后兴办20多万个家庭农场,形成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为北大荒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制度基础。”

进入新时代,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打造国际化大粮商、参与全球农业竞争,北大荒人踏上了“二次创业”之路。2019年底,近3万项行政事项移交,实现了由农垦总局向北大荒农垦集团的平稳过渡。2020年12月,北大荒农垦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完成。

向科技要动力,北大荒人加快迈向农业现代化。

走进北大荒农垦集团赵光农场,一望无际的玉米迎来丰收。第九管理区种植户金兰祥满面笑容:“秸秆还田提高了黑土地肥力,秋收测产,单产1600斤稳拿了。”

今年,北大荒农垦集团预计投资108亿元,计划启动建三江四大灌区远期工程,可置换地下水灌溉面积364万亩,增产粮食近5亿斤。“‘十三五’时期,北大荒农垦集团实施三江平原灌区田间配套工程,完成投资22.98亿元,实现地表水灌溉面积657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747万亩,推广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覆盖面积1681.42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保持在99.7%以上。”北大荒农垦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宝龙说。

“勇于开拓是北大荒人不畏艰难的进取精神、勤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尊重科学的求实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员曾业松说。

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70多年过去了,推动北大荒成为中国人的“大厨房”,北大荒精神在这里代代相传。

顾全大局,无私奉献,是北大荒人的政治觉悟。

2003年非典期间,垦区连夜制米,装满新米的列车驶向北京,2000多吨精制大米摆上了超市的货架。2008年汶川地震后,垦区用三天时间紧急加工2000余吨北大荒优质大米,通过专列运往四川灾区,全力支援抗震救灾。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大荒向北京运送大米5000吨,向湖北运送大米1500吨、玉米6100吨、豆粕4392.4吨,全力支援粮食和生产原料供应……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2025新疆国际农业机械博览会开幕
5月25日,2025新疆国际农业机械博览会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吸引了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等14个国家和国内26个省区市

0评论2025-05-26231

科特迪瓦国际农展会举办“中国日”主题活动
科特迪瓦阿比让国际会展中心24日迎来第七届国际农业和动物资源展中国日主题活动,展示科中农业合作丰硕成果。科特迪瓦国务部长兼

0评论2025-05-26221

2025新疆国际农业机械博览会5月25日启幕
记者从2025新疆国际农业机械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5新疆国际农业机械博览会将于5月25日至27日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

0评论2025-05-22228

1100余种农业装备产品亮相博览会 “山东造”农机跑出加速度
农机给力,种地省力。农机是农业生产的得力帮手,无论是提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还是节约资源、减少损耗,农机都大有可为。

0评论2025-05-1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