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农牧业农村牧区经济呈稳步发展态势

   2021-12-03 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1730
核心提示:今年以来,市农牧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部署,有效应对生产成本上涨、自然灾害多发、动植物疫病
 今年以来,市农牧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部署,有效应对生产成本上涨、自然灾害多发、动植物疫病频发等风险挑战,不断优化惠农惠牧政策,多措并举扩大有效投资,千方百计抓生产、调结构、创品牌、促转型,农牧业生产再获丰收,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为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增势良好,粮食高位增产。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713万亩,同比增加13万亩。其中,粮播面积510.7万亩,同比增加32.7万亩,完成自治区下达478万亩播种任务的106.8%,粮食产量在去年历史性突破39亿斤的基础上,今年已突破40亿斤。畜牧业贡献突出,一产支撑作用稳固。主要畜产品增量明显,牧业年度牲畜存栏1226万头只,同比增长2.5%。前三季度,肉类产量达10.5万吨,同比增长3.8%;奶类产量25.9万吨,同比增长8.8%;禽蛋、水产、绒毛产量均有不同程度上涨。综合来看,前三季度一产总产值达到84.3亿元,同比增长3%。由于今年主要农畜产品量价齐升,预计全年一产总产值将达到24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4%,整体上,农牧业仍然保持着连丰连稳的良好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业政策不断优化。市农牧局坚持强化政策牵引,助力乡村振兴,高起点编制《全市农牧业农村牧区“十四五”规划》,谋划出台了《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种业发展五年行动方案》《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实施意见》《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方案》《推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若干政策》,修订了《全市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近期,我们又起草了《黄河滩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优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质量工作方案》,着手完善乡村振兴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修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资金扶持办法》。整体来看,我市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不断健全。

 

产业基础更加牢固。今年,我们赶工期、抓进度,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快速追回疫情耽搁的进度。2019年度28.34万亩已全部完工并上图入库,2020年度28.76万亩已完工正在验收,2021年度32.8万亩项目已进度过半,明年春播前完工投用,届时将新增90万亩高标准农田的生产能力。补齐产地冷链短板,搭建产地与市场的桥梁,促进农产品到商品的转化,支持8个旗区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28处,增加仓储能力1万吨以上。夯实畜牧业发展基础,打造绒山羊示范牧场666户、细毛羊示范牧场150户,新建大型牧场7个,提升改造奶畜家庭牧场和奶农合作社38个。

 

产业层次逐步提升。紧盯国家、自治区政策投资导向,今年,我们着力构筑“四级联动”的产业体系,重点打造了25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嘎查村、5个产业强镇、4个产业园、3个产业集群,形成了一批新的产业集聚区、优势区。今年,树林召镇入选2021年国家产业强镇,杭锦旗向日葵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通过中期绩效考核,鄂托克旗成为首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向农业农村部推荐全域休闲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条,申报自治区“一村一品”示范嘎查村54个。

 

产业发展活力显现。坚持以工业化思维抓农牧业生产,全力储备争取项目,扩大有效投资。今年以来,储备项目113个,争取下达中央、自治区、市本级财政专项资金19.5亿元,同比增长3.3%。围绕新出台的《推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若干政策》,评选支持项目311个,重点从人才科技支撑、经营主体培育、产业链条延伸等方面予以支持。精心包装策划招商引资项目17个,签约落地了中化集团社会化服务、海高牧业达旗万头奶牛牧场、中畜科技达旗万头肉牛牧场等一批重点产业招商项目。通过项目建设、投资拉动,撬动社会投资不断投入农牧产业,今年各类经营主体实施500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项目42个,完成投资13.6亿元。特别是伊泰、乌兰、蒙泰等能源型企业相继跨界投资农牧领域,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力。

 

绿色转型加快推进。加大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坚持以沿黄滩区为重点,启动杭锦旗残膜回收示范县、达旗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达旗残膜回收区域补偿制度试点县建设;各旗区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鄂前旗作为农业农村部确定的试点旗,实施蔬菜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2万亩;全市统筹推进肥药双控,推广测土配方施肥560万亩、水肥一体化220万亩,病虫害统防统治403万亩、绿色防控309万亩,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244吨,农业面源污染各项控制指标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产地环境持续净化。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推行全程质量管控,实施达标合格证制度,农产品带证上市2105吨,标准化技术覆盖率达到65%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98%。启动创建区域公用品牌,新认证绿色、有机产品37个,“二品一标”产品达到180个,34个特色农畜产品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我市农产品的美誉度不断提升,多品类的区域公用品牌创建条件基本形成。目前,已完成品牌战略规划招标和品牌培育方案编制,正在有序推进品牌创建各项工作。

 

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围绕延链补链,抓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鼓励处于全产业链核心位置的经营主体延伸产业链条。重点培育龙头企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精深加工,新认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家,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39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65家,实现销售收入280亿元。有202家龙头企业与13.8万户农牧民形成紧密利益联结,紧密型利益联结率达到62%。产业化联合体达到59家,累计组建农牧业专业合作社6436家、家庭农牧场3425家,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967个,股份合作、订单合同、流转聘用、社会化服务等多元化产业互动模式蓬勃兴起,带动广大农户进入产业链条,分享增值收益。前三季度,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564万元,同比增长10.9%,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1.9个百分点。

 

科技兴农释放新动能。发挥种子“芯片作用”,强化新品种培育和良种推广,建设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4882亩,试验示范农作物新品种466个,通过审定玉米新品种2个。大力推广细毛羊高繁技术,推广5000余户7.5万只,平均产羔率已达150%。持续选育超细、高繁阿尔巴斯绒山羊新品系,产绒量、肉品质、绒细度等个体性能不断提升。发放进口肉牛冻精4.6万支,培育优质种公羊11.9万只,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提升农牧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结合备战春耕、秋收减损,加速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着力补齐养殖饲喂环节、丘陵沟壑农作区机械化短板,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提升到86%,畜牧业机械化率达到54%。推进科技与农牧业深度融合,启动千名农技人员到乡村行动,整合全市农技人员、产业发展指导员和外聘专家团队,组建8支农牧业科技服务队,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培训推广种养殖实用技术91项,打造新品种试验示范点230个,组织实用性技术培训189班次,参训1.6万人次,有效提升了农牧民科学种养水平。

 

人居环境整治有序开展。突出抓好“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重点加强户厕问题排查整改,以整改成效推动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前三季度已连续开展四轮排查,累计摸排户厕9.39万个,摸排率100%,发现问题7703个,全部得到立行立改。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巩固提升村容村貌。会同市生态环境局抓好农村牧区生活污水治理,累计建成农村牧区生活垃圾处焚烧炉61座、填埋场21个、污水处理厂33个,完成28个建制村环境整治,农村牧区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0%,垃圾收运处置率达98%。

 

总的看,农牧业农村牧区经济形势较好,为“十四五”开好局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也要看到,相较其他产业,农牧业仍是弱势产业,产值占比小、在全区位次低,农牧业基础薄、规模化程度低、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等问题依然存在。

 

下一步,市农牧局将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坚决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坚持走高科技、精品化、智能化的新路,向科技创新要动力、向规模经营要效率、向产业融合要效益、向品牌提升要口碑,努力打造鄂尔多斯现代农牧业新高地,加速赶超进入全区第一方阵,实现弯道超车。

 

一是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深化农村牧区改革,统筹一揽子政策落地落实,强龙头、带基地,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充分激发乡村活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加强农牧业科技创新。在种子攻关、地力提升等领域再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加快乡村数字赋能,发展数字化监管、数字农业、智慧牧场、“互联网+”农畜产品出村进城,让科技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催生新的发展动能。三是加快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绿色农业行动,加强绿色技术推广替代,大力发展节水、降耗、增效为导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挖掘盐碱地改良潜力,下功夫解决好黄河滩区农业生产问题。全面推进政府购买兽医社会化服务,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坚持“稳羊增牛”,重点加大肉牛产业扶持力度,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优质肉牛良种繁育基地和高端牛肉生产基地。四是开启新一轮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解决好户改厕、垃圾污水治理等民生问题,把好事办好的同时,让我市乡村面貌再有个大变化。五是加快健全乡村振兴评价体系。不断创新资源型城市的乡村振兴模式,助推农村牧区现代化。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头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