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男变身农业创客

   2021-12-24 长江日报2130
核心提示:庞在虎在果园查看水果长势。长江日报记者余康庭摄□长江日报记者余康庭12月20日一早,虽入寒冬,但行走在江夏区金口街雷岭村田间
 

    庞在虎在果园查看水果长势。

    长江日报记者余康庭 摄

 

    □ 长江日报记者余康庭

    12月20日一早,虽入寒冬,但行走在江夏区金口街雷岭村田间地头,到处可见村民们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一个个温室大棚接连成片,电商平台等待拉货的货车已在村里霄垚农业基地的果园排队等候多时。在这里,新鲜猕猴桃、果冻橙、橘子、柚子等生鲜产品统一打包,霄垚农业负责人庞在虎在进行最后的检查,30多种农产品将从雷岭村销往全国各地。

    据介绍,庞在虎与创业伙伴们2017年创办霄垚农业以来,流转土地500亩,发展生态种植,每年带动当地3000人次就业。截至目前,已带领周边村民通过“互联网+”电商平台,卖出1000余万元的农产品。

    ■ 放弃央企工作当农民种水果创业

    1983年出生的庞在虎是四川人,2006年,从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电器自动化专业毕业后,他应聘来到武汉一家央企,从事工业品采购工作。工作舒适,收入也不低,但“不安分”的庞在虎内心总有蠢蠢欲动的创业梦。“我读的是农业大学,家里也一直跟土地打交道,对农业、对土地有着一种说不清的情怀。挚友鼓励我说,应该趁着年轻跳出舒适圈,共同在农村的广阔天地有一番作为。这坚定了我创业的信心。”庞在虎说。2017年,他和3名创业伙伴陆续投资600万元,一起创立了武汉霄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生态种植。

    找对了路子,快速的发展就在意料之中了。短短几年时间,庞在虎和团队就在江夏金口雷岭村建起了300多亩绿色、高效的标准果园,3000多株柚子、5000余株桃子,都是国内畅销的名优品种。此外,团队还和武汉市农科院专家合作,通过提纯选优的方式,在江夏重新种植大桥桃,让曾经名动全国的江夏特产“大桥桃”品牌重出江湖。

    “以往,村里大量土地抛荒,现在产业有了,人气旺了,寂静的村湾又热闹了起来。”今年48岁的雷岭村村民石兴英在霄垚农业基地主要做些农产品打包、发货和林下除草的杂活,每年光务工收入就能增收约3万元,“不用外出务工了,在家门口就可以挣上钱,还能照顾家人,日子越来越好”。

    ■ 孵化区域电商将土特产销往全国

    有了好产品、好产业,如何把它们推向全国市场,带动更多人增收?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庞在虎逐渐发现,他们和很多种植业经营者面临着同一个问题:每年会有2个月左右的集中销售期,其余时间比较清闲,收入也不稳定。何不孵化打造互联网区域电商平台,把公司自己的果品及区内农产品在网上销售?

    说做就做,公司2020年起开始搭建电商平台,首要解决的是人才问题。公司和武汉市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深度合作,全年到访科技人员500人次,通过与市供销社、东湖学院等电子商务的合作,创建农村电商孵化器,带动本地农产品流通。

    截至目前,公司已建成武汉果园电商平台,并和十多家平台合作,在满足公司自我果品、果苗销售的同时,结合江夏区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将蔬菜、水产等特色农产品联网销售,为周边种植、养殖户特别是贫困户代销农产品,解决他们产品变现的难题。根据规划,到2022年,销售产值将达5000万元。

    同时,庞在虎还计划把霄垚农业基地与科普教育、研学旅游、农产品质量监测等新业态进行嫁接,着力建设一个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平台,推动农业品牌化发展,实现更高水平的农业现代化。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发展好自己公司的同时,我想让更多农民富起来。”庞在虎说,未来,他计划流转58栋农房,建立电商培训区、产品展示区、专家大院、仓储物流区、打包发送区,打造智慧电商农业中枢……庞在虎一边指着待流转农房,一边畅想,“到时候要学习农村电商的人可拎包入住雷岭村,年轻人来了,人气也就来了,村里的生活自然也就越富足了。”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头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