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棚内种植西红柿之前需做好土壤清洁与改良。清除大棚内残留的病株、落叶,避免病菌留存;深耕土壤 30 厘米以上,打破板结层,同时掺入腐熟的秸秆或堆肥,改善土壤透气性与肥力,增强植株抗病能力。若前茬种植过茄果类作物,可通过轮作非茄科作物(如豆类、叶菜类),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积累。
品种选择与合理密植是关键。挑选适合当地气候、抗性较强的品种,播种前用温水浸种 15-20 分钟,捞出后晾干再播种,降低种子带菌风险。定植时控制密度,根据品种特性,行距保持 60-70 厘米,株距 30-40 厘米,避免植株过密导致通风透光不良,为病害滋生创造条件。
![]()
生长期需精准调节大棚环境。白天保持棚温25-28℃,夜间15-18℃,通过开关通风口控制温度,避免高温高湿环境;浇水采用滴灌或膜下暗灌,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棚内湿度;及时摘除植株下部老叶、黄叶,改善通风条件,同时避免农事操作(如整枝、打杈)时损伤植株,减少病菌侵入伤口。
此外,定期巡查植株状态,发现叶片出现斑点、卷曲或果实畸形等异常时,立即摘除病叶、病果,带出大棚外深埋或烧毁,防止病害扩散。通过以上种植方法,可有效管控大棚西红柿病害,保障植株正常生长。
![]()






